知行论(一)

出于偶然,我写下了这些文字。由于一些原因,我比较浮躁,而写这些东西能让我静得下心来。这些文字关于一些理论。这也是一把哲学的武器与防具,集合成理论后就能够变得锋利,变得坚固。它能够帮助我经受住生活上的挑战。知行论只是其中之一。它源于我的生活,我读过的书,我的思考。以下进入正文。 论及知,我们用眼睛观察事物,用耳朵听它的声音,用手去抚摸它感受它,我们就认为我们感知了这个事物。我们用大脑思考这件事,用心去感知它,我们就认为我们了解了这件事物。但是,我们所看见的,所听到的,所抚摸到的,都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感觉到的。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是事物的本真呢?我们感知事物只能够凭借感官,它们感知的事物是怎么样的源于它的构造,哪能不能够存在一套构造完全不同的感官,它们感觉到的事物的样子与我们的毫不相同呢。这是存在的,那么说明我们没有能力知道事物的本质。 我们所思想的,我们所能够感知的都出自于我们的脑心,但是我们的脑心都是外力所塑造的,并且我们所思都是含有我们的愿望在其中的。什么是我们的愿望呢?我们的心思是寄托在我们的身体上的。我们身体受到伤害,伤害我们的脑心会觉得伤心;我们的身体得到了什么,我们的脑心也会欢喜。我们的所思也蕴含有其他人的思想。我们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我们的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老师所教的知识,也是我们老师的老师教给他的。所以我们知识源于他人的脑心,他人所思蕴含于知识中并通过教授传给我。所以我们所思都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的,并不是关于事物本质的思。我常常以为思考的越深入就越接近事物的本真,然而并不是这样。我所思,其实是将事物用我的感觉读入脑心之中,然后以我的方式加工。 这样所感知的事物,所了解的事物都不是事物的本质。这样我就知道了,事物的本源是不能准确被感知的。事物的真理也是不能被准确思考的。这就是知的局限性。

五月 24, 2018

反质变的直接促成

虽然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有一些特定情况下,量变的积累会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导致反质变。这种反质变是威力巨大的,非常快速的,而且是几乎不可逆转的。量积累越深,反质变来的越猛烈。反质变的条件不仅仅是突发事件这个表面原因。突然触发这个事件后,由于量变大量地积累,以及自我对于量变的内部的具体信息把握缺失从而产生的怀疑,最终导致了反质变的发生。反质变发生后,表面上,在他人看来,自我的外在表现可能并没有改变,但是自我对于事物的看法迅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种反质变对于自我的思想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但时间内会对自我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日后,虽然量变还在可能继续积累,但是反质变对于自我的思想的改变以及无法挽回。 举个例子,比如我认为一个人是可以相信的,所以我觉得我不用去详细了解这个人的具体思想。现实的表现也逐步印证我的直觉,我继续相信这个人,信任逐渐加深。这样,我对于这个人的信任就像操作黑盒子一样,不用了解内部运作也知道这个人是可信任的。这样的信任是程度很大的,但也是极其敏感的。所以,一旦有一次发生了失信事件,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正失信,也不管事件多小,只要从我的角度观察这个事件的表现,然后以我单方面判断后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失信表现后,反质变就发生了。这个人的行为首先冲击我的身心,直接造成我产生了被欺骗的感觉。然后,我对于这个人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虽然表面上我仍然对这个人以微笑。以后这个人的表现是否还是值得信任的表现对于这个反质变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当我还想认为可以相信这个人的时候,这个反质变的作用必然会形成一种强大阻力。 所以,当收到别人无猜的信任的时候要珍惜,因为这种信任是很深的,也是极其敏感的。虽然自认为行为是在理论上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对方并不是这样。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这段信任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转变。 这种过程对于其他相同或者相似的条件仍然成立。

五月 13, 2017